關于孔子的教育思想
孔子雕塑大家多少都有了解。已經遍布中國孔子是我國教育史上第一個將畢生精力貢獻給教育事業的人,他對后世的教育活動產生了深 遠的影響。那么我們來了解一下孔子的教育思想吧。有教無類:讓平民子弟也能接受教育,促進社會發展。
因材施教:因各人各種不同的性格,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增強教學效果三人行,必有吾師焉:只有虛心向別人請教,才能不斷完善自己。勤于思考:只有勤學善問,才能得到知識。溫故而知新:經常復習以前學過的知識,才能學好新知識。不恥下問:提倡人人好學虛心求教。知之為知之,不知不為不知:這就是實事求是的做學問的基本素質。
另外孔子的仁說,體現了人道精神,孔子的禮說,則體現了禮制精神,即現代意義上的秩序和制度。人道主義這是人類永恒的主題,對于任何社會,任何時代,任何一個政府都是適用的,而秩序和制度社會則是建立人類文明社會的基本要求。孔子的這種人道主義和秩序精神是中國古代社會政治思想的精華。
拓展一下關于孔老夫子的小知識。孔子晚年時期的最高理想稱之為“大同”,在大同的世界里,天下的人,不止以自己的家人為親,不止以自己的父母兒女為愛,而是相互敬愛,愛天下所有的人。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孩子們都能獲得溫暖與關懷,孤獨的人與殘疾者都有所依靠,男人各自有自己的事情,女人有滿意的歸宿。
天下沒有欺詐,沒有盜賊,路不拾遺,夜不閉戶,人人講信修睦,選賢舉能,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孔子的思想對后世的影響非常大。否則在現代的生活中也不可能有如此之多的孔子銅雕塑擺放陳列在各種教育機構。孔老夫子的教育思想影響著我們思想。